2019年3月3日 星期日

台灣該不該走國會內閣制?

文/阿寶JH Wei 於台南

圖:國會黨指出,全世界國民所得比台灣高,經濟問定的國家幾乎都是國會內閣制。

您認為台灣為何這20年經濟一直在走下坡呢?沒有人會否認立法院(國會)要負很大的責任。首先是政黨惡鬥,立委總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的阻擋該過的好法案;其次是行政與立法的落差,賴清德卸任時提出立委要能兼任部長;第三行政院長(閣揆)任期太短,國會政黨聯盟(簡稱國會黨)提出恢復國會閣揆同意權可以改善此問題。國家的閣揆相當於公司的總經理,總經理如果年年都換,這家公司一定不會賺錢也沒人敢投資,國家施政品質當然也是同樣的道理。您是否一樣認同台灣應走國會內閣制,改善閣揆任期過短施政不彰問題?

#歡迎加入Line生活圈 https://goo.gl/Bscqzn
#臉書粉絲團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abywey/



任期短缺點:施政不連貫經濟走下坡


國會黨指出這廿年來的閣揆任期平均一年三個月。念過行政學就會清楚,行政院一年一次編預算,這麼短的閣揆任期幾乎每任執行都是別人的預算,自己編的預算卻由別人執行。

也因為閣揆任期短,很難貫徹自己的施政理念,對國政也難一時深入思考與承擔。前段時間蘇貞昌還稱若這第二次以核養綠公投給了,很難做下去;您說這個位子何時變得如此不值,讓蘇揆對此任職態度如此輕率?

換閣揆變成總統在政治操作的手段,總統也不必在政策問題細節上深入了解,於是台灣的經濟從廿年前開始走下坡。

閣揆成閣傀?總統做爛的遮羞布


數據會說話,全球國民平均所得排行台灣列卅名,國會黨指出治國績效好、前面的排名大多都是國會內閣制。其實了解中華民國中央政府之後,體系原具有內閣制的精神,但多次修憲後已轉向為雙首長制。加上閣揆由總統任命,憲法增修條文更刪除國會同意權,幾乎沒有自己施政意志,形同總統獨大。

閣揆是國家整個行政機器的總經理,但這廿年來總統把國政做爛時,總統卻以草率的態度換掉這個角色當犧牲品負責,真正該負責的人卻沒事,因此閣揆被戲稱為總統的遮羞布。

至於國會也對總統沒轍,因為到立院報告的也是閣揆,總統等於一手遮天做不好也沒責任,跟大學一樣「由你玩四年」。

恢復國會閣揆同意權,走出內閣制第一步


如果恢復憲法修正案之前,國會對於總統提名的閣揆任命同意權,並可以提閣揆不信任案,因總統可以在不信任案十日內解散立院,所以具有互相制衡的效果。

或許有人會問,那如果總統與立院是同一政黨,不是跟總統直接任命一樣。不一樣,因為民選的立委有閣揆任命的直接責任壓力。還有人會問,某某某閣揆做不好下台是合理的,怎麼還讓他做四年?筆者認為,如果撤換與提名都需要國會同意時,執政黨提名的人選可能會更加慎重,您覺得呢?

朋友,您認為中華民國是否應該恢復國會的閣揆同意權,走出政府體制改為內閣制的第一步?

(圖片來源:國會政黨聯盟)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