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7月18日 星期日

美撤軍阿富汗,塔利班何以力邀中國大陸投資?

文/阿寶JH Wei 於台北

圖:美國對阿富汗戰爭長達20年,可以說是最長的戰爭,如今撤軍塔利班來勢洶洶,卻對中國大陸的投資招手。

美軍撤軍阿富汗,武裝勢力塔利班迅速的佔領大部分區域,力邀中國大陸投資重建,有部分網友罵中共勾搭恐怖組織,這是未深入地緣政治導致的誤解。反之,從敘利亞到阿富汗可以得知,親美政權隨時都會被無預警拋棄,對台灣一廂情願的親美何嘗不是一個警訊?本文將告訴您,塔利班的反應何以證實中共對世界的政策具有遠見也受到歡迎,處於大國角力的台灣人最難卻也最容易懂;危機就是轉機,就看台灣人願不願意走出政治生態的同溫層,看到世界全貌做出智慧改變。

#美國撤軍 #阿富汗 #塔利班 #一帶一路 #中東 #中國

#歡迎加入 #阿寶愛心獨賣
#Line生活圈 https://goo.gl/Bscqzn
#Telegram頻道 https://t.me/babywey
#IG頻道  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babywey2018
#臉書粉絲團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abywey

昔日美軍保護大陸工人,今塔利班將延續

在2001年911事件後,美國以報復之名 發動阿富汗戰爭,並於2011年擊斃身於巴基斯坦、美國指控911的主謀賓拉登。歷時20年如今撤軍,堪稱美國耗時最長的一場戰爭。

有人把塔利班當恐怖組織,是因為沒認識塔利班已分成阿塔與巴塔。巴塔是巴基斯坦的塔利班,到處搞爆炸、殺人放火;阿塔是阿富汗的塔利班,美國與中國大陸並沒有視其為恐怖組織,兩者是不同的。

美國先前雖扶植了阿富汗親美政府加尼,但他卻找中國大陸企業投資,如銅礦開採。很微妙的是,美軍為了防止塔利班滲透,紮營於產業道路旁剛好保護大陸的工人;大陸企業雖沒有付保護費,但卻因此供應此區域的美軍三餐

如今美國在阿富汗戰爭開始後的20年撤軍,握有武裝力量的塔利班快速的攻佔85%地區。沒想到塔利班不但沒有要趕走與加尼政府合作的中國大陸企業,還主動宣告國際,歡迎大陸企業投資重建,更將保護在阿富汗的大陸工人安全。

塔利班的主要動機是因為阿富汗經歷這20年的美軍壓境,美軍的結束卻是阿富汗開始的契機,他們渴望重新建設,歡迎一帶一路中國大陸的中巴經濟走廊計畫到阿富汗投資,帶動國家經濟。

塔利班歡迎中國大陸原因:不干涉內政

阿富汗的歷史傷痕纍纍,1979年蘇聯入侵10年,當初塔利班就是反對蘇聯入侵的生力軍,得到巴基斯坦背後的大力支持。2001年美國再以軍事入侵,如今的美國撤軍,塔利班馬上以武裝力量大量攻擊與佔領,中共因局勢不穩定安全顧慮之下派機撤僑。

普京擔心阿富汗局勢引發大量難民影響俄國,警告塔利班若不停止武裝攻擊將以軍事力量介入阿富汗,塔利班終於考量北京的建議,坐上談判桌與國內各方談判。

美國對相異體制的政權,總是用軍事力量壓制後扶持親美政府,但換來卻是動亂、戰爭、恐怖主義、難民潮等後遺症,而親美政府往往都是被拋棄的困境收場,這些例子歷歷在目,應該提供台灣人一些借鏡才是。

相對蘇聯與美國軍事入侵的做法,中國大陸本著不干涉內政的精神,支持阿富汗的「阿人所有,阿人主導」原則,當然受到塔利班的支持。塔利班知道不能永遠只是武力爭奪政權,所以宣告歡迎中國大陸企業回來投資、重新建設阿富汗,並將保護他們的安全。雖然阿局勢未定,但至少知道塔利班有調整作法的跡象,便是好的開始。

台灣人應走出同溫層,重新認識中國大陸

中共在一帶一路的基礎建設上,由於不介入各國內政的態度,雖因各國內政情勢也會有不同考量,但帶動各國經濟所以得到許多「發展中國家」的支持,而像阿富汗這樣國內各方歡迎也不在少數。

相對的,賴岳謙教授近日有個很精彩的分析:美國的憲政體制導致沒有假想敵就會裂解的宿命,領土七次擴張、對蘇冷戰、反恐倡議,到如今與中國大陸的對抗。誠然,台灣在美國的印太戰略目前處於重要地位,是因美希望遏制大陸發展;但美國也無法為此與中共全面衝突而支持台獨,台灣人不該因為美國暫時支持而一廂情願反陸,應該謹慎應對才對。

對於中國大陸成功的世界政策,台灣人很難理解甚至嗤之以鼻,主要原因是兩岸長期矛盾,許多台灣人納悶:「不干涉內政何以管我們台灣?」。筆者主張,台灣人應珍視中華民國實體,並正視兩岸同屬於一中的史實,不能只單方向吸收某一「政治正確」史觀,走出同溫層台灣的未來才不至於走入死巷。

雖然台灣人的處境最難理解中國大陸的崛起,但反而卻也是全世界最容易懂,原於兩岸屬於同一個血脈。長時間累積的成見,包含對體制偏見的「政體歧視」,這都屬於「外在」的因素只要願意放下其實不難;對於融合各宗族的大中華文化,追求世界和平的願景,這都發自「內在」本質反而更容易認識與體會。

兩岸交惡或和解在乎一念,台灣人當冷靜反思,做出智慧的改變。

(圖片來源:https://pixabay.com/)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