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8月19日 星期日

今日乃台灣未來能源的十字路口──「2025非核家園」或「以核養綠」

文/阿寶JHWei 於台北

圖:能源要走向「2025非核家園」或「以核養綠」,今日是重要的十字路口。

今天是台灣未來能源的十字路口,選擇「2025非核家園」或「以核養綠」是目前國民需要認清的能源課題。本文從核能算不算綠能?綠能夠不夠綠?以及為何核能可以養綠能?等幾個面向,來認識未來台灣能源的選擇。認識能源,絕對不能憑著感覺,也要有基本的科學認知,才可以辨別哪個能源政策更符合未來的需求。

#歡迎加入Line生活圈 https://goo.gl/Bscqzn
#臉書粉絲團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abywey/
#IG專頁嘗鮮中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babywey2018/



核能算不算綠能?


非核家園與以核養綠之間的選擇,有個關鍵的問題就是:核能算不算綠能?筆者且就輻射、安全問題、核廢料問題來一一說明:

一、 電磁波與輻射的迷失

一般人對於核能的電磁波有一層誤解,甚至延伸至變電所產生的電磁波,可是如果有基本的電磁學概念,就知道電磁波的大小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。英國國家輻射保護局(NRPB)公布之家電磁場值,近距離的微波爐大於750毫高斯、吹風機可大到2萬的毫高斯;而台電於民國93年的數據顯示,台北市變電所附近民宅的磁場大小,約在1.3毫高斯到66.8毫高斯。由此可知,恐懼電磁波不敢住在電磁波旁的民眾,豈不是長年都不要用電器了。

就輻射的部分,姑且不談深入專業的低頻「非游離輻射」與高頻「游離輻射」,從台電網站可以找到核廠附近的輻射監測,連0.0001毫西弗(mSv)都不到;相對於台灣地區每人每年接受的天然背景輻射劑量約為1.62毫西弗小得太多(西弗=1,000毫西弗1,000,000微西弗)。

二、 關於核能安全上的迷失

常常會有人以台灣無法承受一個核災來否定核能的安全,但如果深入了解全球因為火力發電因素而死亡的人數達到21萬人次,而風力與核能分別只有150與90人(數字自James Conca於美國商業雜誌Forbes文章)。因此這些恐懼的來源不是死亡人數,而是人云以云的錯誤觀念。

三、 核廢料的問題

核能在處理上,尚有一個最無法解決的問題,就是核廢料的問題,但如果認真的了解其中的數字便知道,這個問題並沒有被客觀的被數據比較。以台灣核一開始運轉之後產生的核廢料體積約2.556萬公升,要3000年的時間才會像101大樓這麼大;相對於核廢料,火力發電產生的空污直接排放到空氣,燒煤產生一度電,會排放0.9公斤的二氧化碳,從2017年燃煤的全部電力2310.8億度佔39.2%,代表光是燃煤發電就排放約815億公斤的二氧化碳,些都是全民一起吸收,把人體的肺當空氣濾淨器。

綠能還不夠綠?!


這時可能有人會問,如果核能拿來跟火力發電比,當然汙染,但是如果拿像太陽能、風力等等比,這些沒有核廢料問題的綠能,核能豈不是輸掉?筆者既然會這樣提,當然會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。

一、 太陽能會有環境汙染的疑慮

太陽能最大的問題有兩個,一個就是生產過程當中的化學汙染與使用後的垃圾問題,另一個就是種電時破壞環境的問題。

太陽能生產有四氯化矽、氫氟酸、重金屬鎘、碳足跡的產生,尤其是重金屬鎘,堪稱致癌物質,長期暴露可能導致腎臟疾病、肺損傷與骨骼脆弱。而太陽能板在使用後的圾垃,也是未來政府需要頭痛的問題。

現在蔡政府鼓勵人民種電,有些農夫把農田拿來種電取代耕作,或是用沼澤地來種電,都會破壞自然生態。我們應該忽略這些環境破壞的缺點嗎?

二、 風力也會破壞自然環境

現在蔡政府主推的離岸風力,就會對環境的傷害比較小嗎?如果您住過風機旁邊,就會知道為何當地的居民都會抗議,風機在旋轉的時候產生的低頻噪音會有多大了。

為何核能可以養綠能?


為何「2025非核家園」與「以核養綠」選擇上,筆者會支持「以核養綠」,主要就是因為綠能還是有許多不夠成熟的地方,如果躁進的停止核能,其缺口就會從火力發電來補。

因此,筆者在2016年撰文「反核 您不可不知的PM2.5」,比較了核能與各項能源的發電量,網路上期待取代核能的綠能,並沒有我們想像得來的快,甚至有很多謠言,扭曲民眾對綠能的期待:

一、 比利時的太陽能發電比核四大?

記得在五年前的一個臉書網友貼出這樣一個熱傳的文章,比利時高速公路太陽能,比核四的發電量來得大,當時我也想,如果這麼好,我當然支持太陽能取代核能。

事實不是我們想得這樣,這個網友將電能的單位搞錯,所以拿比利時太陽能的每年發電量,與核四一個小時的發電量來比。我實際拿一樣單位的電量比較之後,這樣一條比利時的高速公路每年330萬度,只有目前核能400億度的1.2萬分之一。

二、 黑潮發電堪稱台灣之光?

另外一個謠傳的事件,就是被大家看好的黑潮發電,堪稱台灣之光,把其他國家的黑潮發電都比下去,後來仔細一看數字,新聞上的黑潮機組一組26.31kW連一台大樓電梯都無法維持正常供應,而且要17萬組才能夠取代核能,台灣海峽可以讓我們這樣佈滿黑潮發電機嗎?

三、 離岸風力準備好了沒?

堪稱示範的芳苑離岸風力,整個風力場發電能力計有10萬kW,是目前核能的50分之一,換句話說,要50個這樣的芳苑離岸風力場,才有辦法取代核能。

綜合以上資訊,所有我們對綠能的期待,不可能在2025年準備好取代核能的缺口,這些缺口將會由空污的火力發電取代,因此我才會說:「反核,您不可不知的PM2.5」,深澳燃煤發電與核四發電的取捨,也因此浮上檯面。

如果能源的問題不以科學數據來比較優劣,完全憑感覺來取捨方向,接下來台灣的能源勢必缺電,環境必定是空污。如果我們因科學數據接受核能的選項,一來不用大量的火力發電填補核能空缺,二來足夠的能源下可以讓綠能工業發展更乾淨的機制,如太陽能的化學處理、廢料的回收機制,風力發電的整體評估、地熱的研發利用等等,讓綠能真的綠了漸漸得取代過多的火力發電,這也就是「以核養綠」的精神。

【延伸閱讀】

(圖片來源:https://pixabay.com/)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