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2月14日 星期日

霉體覺醒的「先媒體」

文/阿寶JHWei 於二水

圖:捨棄過去濫用自由、煽情、媚俗的方式,要成為霉體覺醒的先驅-「先媒體」。

偽基百科把「霉體」一詞解釋為:「一種以他人目光為食者,專門寄生於腐敗的一面,有如霉菌。把快樂建築在別人身上的一種生物綜合體(公司)。」與其說是惡搞,倒不如是諷刺這個時代的媒體真實的行徑。

還記得之前的霹靂火現象嗎?一個收視率的負面效應。我們現在的「霉體」正按這樣的法則,把大眾當殭屍,一步步侵蝕著國家的發展。我們需要霉體覺醒的先驅—「先媒體」 ,扮演帶動正面效應的領頭羊。

朋友,如果您有同樣的理想或能力,就一起為這個理想努力。



媒體vs霉體,少數人控制但沒有責任?!


在自由的國度裡,言論自由可以說是可貴之處,但是如果媒體沒有覺知,少數人控制的媒體可能就成為國家之禍,中國時報引用美國專業期刊《外交政策》發表的專文,專文批台灣媒體「濫用自由、煽情、媚俗,而且超爛、垃圾、把閱聽大眾變成僵屍。」

如果你注意看他的內文可以發現,這是兩年前的專文,可是套在現在的新聞似乎只是換了事件情況還是變本加厲,甚至,現在在臉書社群的散播下,這些濫用的新聞被放大使用,而媒體的粉絲團小編成了放大媒體效應的幫手。

剛好最近在看一本跟公共關係有關的書,裡面寫到「大眾傳播者一直扮演無冕王,除對自己的道德、良心負責外,不受社會體系的任何控制,不需對任何人負責。」換句話說,拿到大眾媒體的控制資源,就可以不負責任的做自己想操控的事,難怪會有偽基百科諷刺現在的媒體,「以他人目光為食者,專門寄生於腐敗的一面,有如霉菌。把快樂建築在別人身上的一種生物綜合體(公司)。」

負面循環的「霹靂火現象」


記得在學生時代有流行一個台灣連續劇叫《台灣霹靂火》,剛好學校一個演講,找資深媒體人陳鳳馨來談媒體相關議題,談到這個收視率的負面循環「霹靂火現象」。

那時候因為好幾個做收視率的單位都顯示《台灣霹靂火》排行第一,所以從那時候開始的電視劇,為了得到好的收視率,都開始加上心機、嗆辣、威脅、逞凶等等的元素,所以,一連串的負面劇情都在電視台一一上演。

在當時結束演講了之後,我上前去跟陳鳳馨請益,要怎麼樣才可以有正面的循環呢?她回答我,「要有人帶頭做正面的,而且做出口碑,做出收視率。」

台灣需要「先媒體」,為正面循環而努力!


在媒體裡面也跟電視劇一樣,需要有媒體對於台灣媒體這樣的「濫用自由、煽情、媚俗、把閱聽大眾變成僵屍」有所覺知,面對習慣重口味的觀眾,做個帶動正面循環的努力,姑且稱「霉體覺醒的先驅」為「先媒體」。

這跟民國黨推動政治革新是一樣的,推動正面循環的政治革新,一開始對於重口味的選民一定不習慣,但是更要堅持理想,找到選民可以理解或能夠凝聚力量的方向。

【延伸閱讀】




(圖片來源:钛媒体

1 則留言:

阿寶JHWei 提到...

有網友跟我討論具體可以怎麼做,我個人認為沒標準答案,但可以有三個層面方向來努力:
1.觀眾:不要以為挑動自己的神經就是好/壞媒體,適度的看非自己觀點或離開重口味的中性媒體。
2.政治:讓中性的民代出線,從立法上著手努力。不要只是支持激進的立場,打贏眼中敵人的不見得就是好的。
3.媒體:如果自己是想走媒體業,中性而深入是必要的堅持,尤其是中性與深度都不討好觀眾,要從創意與實用性下功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