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月8日 星期日

學會有情有義,更懂感恩並富有愛心

文/阿寶JHWei 於臺北

圖:現代的環境因素複雜,當你想幫助人的時候對方不見得相信這樣的幫助。

在這個亂世的時代,更要學會有情有義,更懂感恩並富有愛心,不得不說,「情、義、恩、愛 」這四個字也是我正努力學習的。

在客觀環境多重因素下,好的東西不見得為好:自己看到需求時不見得為真,自己想幫助人時對方又不見得相信為真。因此人與人之間的情、義、恩、愛變得淡薄,陌生疏離而見異思遷。似乎只有一個答案是讓我們可以跨出第一步,就是相信人本來就是善的,在一定程度的保護自己下,學習怎麼有情有義,更懂感恩並富有愛心。



多重因素讓好東西非好?


現代人與古代行善,在客觀環境因素下,每件好事情可能都有交叉複雜的因素在裡面,比如有些人利用人的同情心來獲取暴利,或趁機打劫。在車站賣愛心筆,亦或在路上遇到人行乞,你不知道這些人是真的有這樣的需要,或是被某些集團控制。

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表面上告訴你的資訊,不見得是你想的這樣,記者無法求證事情最源頭的真相,只能憑得來的資訊加以報導。

因此,這世代每個人開始有自己的價值觀,自己的判斷準則,您認為對的或對人有益的,別人不見得接受,也沒人說得準。確實,我自己也遇到相同的問題,自己想要有情有義,想要感恩,想要有愛心,但是有太多客觀的因素干擾之下,也沒把握別人是否能接受自己的好意。

人缺少了情義恩愛,就容易見異思遷


印象中很深刻,當時我還是學生的時候,在台北的街道上問路,對方莫名恐懼的反應,讓我感到驚訝!人對行善開始有些保留,因為擔心自己的善行被利用。

也因為這樣複雜的環境,人與人之間的情、義、恩、愛,開始變得淡薄,很多被擴散開來的正義,可能只是因為得到媒體或民眾的喜愛下的定義,但是可能沉默的才是真正的受害者。人與人之間卻越來越冷漠,人們互相不信任下也越來越疏離,越來越容易見異思遷。

怎麼說見異思遷呢?因為本來是好意,但受騙之後改變自己想要助人的態度或心意。

相信人暫時的迷惑,懂得護己下建立正面關係!


一方面是自己看到需求時不見得為真,一方面是自己想幫助人時對方不見得相信為真,這樣多重的複雜因素下,怎麼讓自己有情有義,更懂感恩並富有愛心?我心中的答案是,要先相信人本來就是善的,剛好我最近也聽到一位老師在分享,不要去憎恨別人,因為對方可能是暫時的迷惑。

我也聽過智者說,不善不惡謂之善,像我們是孩童時,不懂什麼是善什麼是惡。既然不善不惡也屬於善,也不會有自私的問題,重點是在一定程度的保護到自己下,怎麼去照顧到更多的人。

(圖片來源: RED TURTLE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