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:信仰遇到政治時,應該要認識三門功課:要能夠科學與務實、覺知自己是清修或逃避矛盾、判斷價值的態度是內省或離心。
從政者應有宗教家胸懷,信仰者也應該關心政治一直都是筆者的價值主張。日前一位有信仰的朋友說,「以後不要再給我政治相關的訊息」,一開始以為她是清修緣故無意再打擾,沒想到後來她卻常反過來發政治訊息給我;原來,她並不是不碰政治,是拒絕跟自己不同價值觀的政治。中華民國是個宗教自由的國度,但是信仰遇到政治時,應該要認識三門功課:要能夠科學與務實、覺知自己是清修或逃避矛盾、判斷價值的態度是內省或離心,只要正視並面對這三門功課,正面效果將反饋到信仰。本文簡單整理其中原由讓網友們參酌。
#歡迎加入Line生活圈 https://goo.gl/Bscqzn
#Telegram頻道 https://t.me/babywey
#臉書粉絲團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abywey/
第一門:要能夠科學與務實
追求信仰的人遇到政治的第一門功課,就是對政治要能夠科學與務實。宗教通常是信者恆信、不信者嗤之以鼻,追求信仰的人因為難能可貴的願意相信看不到的東西,但也最可能產生不客觀而單方面的偏執,
而最容易檢驗是否偏執而不科學的政治議題,就屬於能源問題了。常常,不計代價的無限上綱危險、汙名化、去選項考量某項能源,反而造成環境的污染或危害;近期最具爭議的事件,莫過於砍掉樹林為了設立效益有限的太陽能板。
要做到科學與務實是有秘訣的,即「放下成見統一篩選標準」。如產生多少環境傷害、多大危險、產生多少電量,應該一一量化比較,就不至於盲目。統一篩選標準這件事或許對非理工的朋友們比較難,所以能源比其他議題更要尊重專業決策。
第二門:覺知自己是清修或逃避矛盾
第二門功課,就是覺知自己的信仰是真正的清修或逃避矛盾。民主政治有個特性,就是按個人不同的價值觀,支持不同的政黨、候選人;一般人認為宗教訴求不碰政治,就是為了避免花時間在人間俗世上,影響信仰清修的本質。
不過,雖宗教信徒大都有不碰政治的觀念,但大部分的人並不是存在清修的狀態,而是逃避政治價值上的矛盾與衝突。比如,他可能依然每天看新聞,然後對某個政黨感到不滿,但是卻又無法認識比較好感的其他政黨也正犯同樣問題,形同雙重標準。
當然,還是有一部分的宗教信徒真的不碰政治,他們除了不看新聞,政治的消息也跳過或迴避。對此。筆者以古語勉勵這些朋友們,「小隱隱於野,中隱隱於市,大隱隱於朝」,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,關心政治其實是關心眾人之事,真正的清修在於關心而不讓負面思想入心,這也是信仰上最高的層次。
第三門:判斷價值的態度是內省或離心
最後一門功課,就是在關心政治上,判斷價值的態度是入心的內省或離心而為。宗教在社會上扮演淨化人心的功能;但若有私心的政黨或政治人物想藉由拉攏宗教團體,鞏固自身利益或小我政治價值觀,那宗教淨化社會的功能就失去了。
其實政治人物比一般人更需要有宗教信仰,因為政治管理眾人之事,如果從政以一己之私或一黨之私,國家資源就變成政治分贓的大餅了。宗教在兩岸、國際間也具有潤滑與緩和衝突的功能,有信仰的人對國家政策更會以「和平」的遠見著眼。
要讓宗教淨化政治而不是政治來「張羅」宗教團體,信徒判斷價值的態度是內省或離心就變成關鍵,為何呢?因為人的心外面雖然摻雜許多七情六慾,但是往內卻也通達真理,只要懂得往內深入,就可以找到智慧之泉。這樣的智慧,就足以撼動一位自私的人轉為利他的人。
正視功課正面效果將反饋到信仰
然而,正視並面對這三門功課,正面效果將反饋到信仰。反饋於第一門,如果追求信仰也還能夠以科學與務實的心態與方法,對心靈的獲益將會比慣性的參與來得大;追求信仰應該也要正視效果,改掉生氣之因、習性之源、並遠離貪懶的舒適圈。
第二門,一般人沒意識到拒絕政治是逃避矛盾,或許可以參考這句智慧之語:「佛法不離世間覺」;真正深入靈性覺悟的人,對於世間的事必會出於自然的關懷,但卻不讓人間的污染入於心,出這樣的用心便會是大智慧。
第三門,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門,一般人信仰了宗教之後,無法改變自己的最大原因,就是信仰不入心。筆者聽過最巧妙的比喻:「開車時人歸人車歸車,這樣車子開不好」;心靈的修持也是,入於心才能改變舊習昇華智慧。
(圖:https://pixabay.com/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