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阿寶JH Wei 於台南
圖:靜心的四個要領:放鬆、專注、明心、尋師,印心禪是現代人的修行方式。上週六很感恩有機會在台南禪修會館準備一堂課「靜心體驗禪」,我從靜心的四個要領:放鬆、專注、明心、尋師,搭配禪定的實作練習,希望讓有緣參與的學員學到一些基礎的靜心方法,並有機會深入禪修,共證菩提。在課堂中,我也分享自己很珍惜學到這樣的珍貴印心禪法,這是現代人的修行方式,在資訊爆炸、人與人之間紛紛擾擾、生活與工作繁忙的步調中,找到一個「心」的方向。
(同步投書中)
KEYWORDS: #印心禪法 #靜心 #禪修 #明心 #靜坐
#歡迎加入 #阿寶愛心獨賣
#部落格 https://babywey.blogspot.com/
#Line生活圈 https://goo.gl/Bscqzn
#Telegram頻道 https://t.me/babywey
#IG頻道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babywey2018
#臉書粉絲團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abywey
放鬆放下執著,專注過妄念門
靜心的第一個要領就是「放鬆」,學禪定的第一步,就是學習端坐的時候把身體與心理的放鬆,搭配達摩無相神功動禪,放下因為忙碌的生活、工作產生的執著,然後再延伸這樣禪定的放鬆狀態,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當中。
靜心的第二的要領就是「專注」,透過專注,可以過「妄念門」。一開始我分享到漢武帝「銅山西崩,洛鐘東應」的故事讓大家認識「相應法」的實用性,並搭配腹式呼吸、觀掌心來練習專注,並提醒在靜坐過程當中,任何的念頭都不要影響自己,只要過妄念門,就獲得進一步的靜心。
我同學員們分享,多慶幸自己可以學會這樣的珍貴禪法,可以運用在資訊爆炸、人世間紛紛擾擾人與人之間的互動,抽離出來。
明心見性,識真主人!
靜心第三個要領,跟認識自己有關,就是明心。達摩祖師在《血脈論》提到,修行不見性毫無益處;釋尊也在《金剛經》提過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,都是令修行人認識,這個有限的生命背後,還有一個尊貴的自性在我們裡面。
我並分享到《六祖壇經》中的故事,五祖弘忍大師請弟子們寫修行心得,神秀大師提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台,時時勤拂拭,莫使惹塵埃。」與六祖惠能大師的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看的次第不同。
悟覺妙天師父分享過「佛性是主」,因此不論甚麼膚色、國籍、語言,甚至任何信仰,裡面的真主人都一樣尊貴,修行也因此可以讓我們獲平等心。我也分享一首妙天師父寫的佛曲《靜》:「靜而無欲,客塵遠離,無動無靜,動靜一如,無來無去,身心即佛。」,搭配專注明心脈輪,讓學員認識真正自己。
深入修行從找到明師
靜心的第四個要領,這也是我個人的心得:「尋師」,尋找上師。修行與登山一樣,如果有一位嚮導,因他去過目的地,他知道路途上會遇到甚麼環境、甚麼困難,我們便可以減少很多摸索的時間。
我也直言不諱地跟大家討論宗教議題,禪是超越宗教,並可以幫助任何宗教信仰達到其目的,是故印心禪是現代人的修行。我也提到釋迦摩尼佛救世基金會連續十年獲得內政部公益獎的肯定,也強調在道場共修對修行的幫助。
有緣來禪宗的道場,我鼓勵學員們跨過對宗教信仰認知的門檻,給自己一段時間實證。
(圖:https://pixabay.com/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