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3月18日 星期日

「祂會怎麼樣愛我們?」問答集

文/阿寶JH Wei 於台北

圖:祂的愛如陽光一樣普照,只是我們常常因誤解而選擇逃避祂。

在靈性的修持上,對於上帝/佛/證道的上師可能會有些誤解,讓我們想逃離祂的愛。如祂會給我恐懼嗎?為何我總是覺得祂的引導給我壓力。我需要依照某個準則與標準,才值得被祂愛嗎?祂會限制我去哪嗎?祂會希望我與自己連結嗎?在祂底下我會害怕失去,是否祂不愛我?

這篇整理幾個關於「祂會怎麼樣愛我們?」的問答集,歡迎交流。

#歡迎加入Line生活圈 https://goo.gl/Bscqzn
#臉書粉絲團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abywey/
#IG專頁嘗鮮中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babywey2018/





問:祂會給我恐懼嗎?為何我總是覺得祂的引導給我壓力?

答:在信仰上常常會有個問題:「如果祂愛我,為何我會感到恐懼與壓力?」其實,恐懼與壓力的來源常常是自己,不見得是祂。而這個恐懼通常來自我們的內心,大致可能有兩種情形。

第一種,如果你聽過基督教器皿的意寓,或佛教的佛像與階梯的意寓(參考本文),你便知道祂會藉由不同的鍛鍊讓我們成為一位能夠給「真愛」的天使/菩薩。你必須要知道,真愛的永恆並非說到就可以做到,一般人常常滿足於表面上的短暫認知與感受,把真愛看得像說的一樣簡單容易,在面臨問題須解決或承擔時的反應卻不是那麼一回事。

你必須清楚,這些鍛鍊下產生的恐懼與壓力並非是「祂」希望給你的,你也不需要因為這些鍛鍊而產生恐懼與壓力。

第二種,就是我們可能無法做到祂眼中的標準,產生了恐懼。因為這個恐懼可能是我們拿了祂的標準來嚇自己。或者,我們自己曲解祂的說法或做法,產生恐懼與壓力的錯覺。如果是這樣的狀況,更應該要重新認識「祂」給我們的是什麼,而不是逃離這個恐懼。


問:我需要依照某個準則與標準,才值得被祂愛嗎?

答:有些人則會覺得,我是否必須按造某個準則與標準,才值得被祂愛?當然不是,基督教有律法,並非我們做不到律法就是 上帝不愛我們;佛教有戒律,也不代表做不到 佛就不愛我們;一位證道的上師不捨眾生的苦,怎麼會因為我們做不到要求就不愛了呢?

通常,這些律法、戒律、要求,是祂帶我們離開苦痛的「方法」,就好像過河的竹筏一樣,幫助我們過煩惱痛苦的河。如果我們不用竹筏選擇自討苦吃的游過去,祂也不會放棄愛我們的。

問:祂會限制我去哪嗎?

答:常常有些人也會有這樣的困惑,如果祂愛我,會限制我不能去哪嗎?如果祂限制我們了,是否代表祂對我們的愛有分別心?其實這個問題與上個問題「準則與標準」是一樣的問題,而「分別心」只是曲解祂旨意的一種說詞。

簡單的舉個例子來說,如果一隻你愛的寵物即將掉進去一個深的坑洞,你會想盡辦法引導牠,讓牠避開這個坑洞造成掉下去?或是讓牠按照自己的意志跳下去這個無法承受傷亡的坑洞呢?難不成你阻止牠跳進去就是代表你對牠的愛有分別心,因為你不夠愛牠而阻止牠去的方向?當然不是的。

問:祂會希望我與自己連結嗎?

答:當然,祂會希望我們與自己連結。只是,牠希望我們是與裡面的真我連結,不是外面的假我連結;你可以說真我是來自宇宙天的自性或是聖靈。但常常凡夫引導我們與外面的假我連結,假我的聲音與情感是生滅不實的,而且這些聲音與情感也常常會有傲慢與懷疑的陷阱。

因此,阿寶很喜歡《尋找上師》封面的一段話:

 老師可能會把剛剛洗乾淨的你丟進惡臭沖天的糞坑?!
 而魔鬼卻會在自恃超越時空之時,
 為你裝上翱翔的雙翼......
 那你,究竟希望老師
 是魔?是佛?還是大師?

圖:《尋找上師》提醒我們,不要被短暫的感覺給蒙蔽,找到自己真正的上師。

我們有時候會被他人誤導,以為自己超越時空或更甚之前的喜悅,其實只是感受到假我短暫感受的錯覺,而常常這位誤導我們的「那位老師」看到的只是一條線或一個面而無法看到整個真相。他的誤導也不是惡意,只是他也不清楚自己的盲目。

問:在祂底下我會害怕失去,是否祂不愛我?

答:會泛延出在祂下面害怕失去,也是曲解祂的作為所產生的問題,事實上這些害怕失去不是祂給我們的,大部分的人也是自己給自己的。

因此,也不會有祂愛不愛我們的問題。

而或許,另一部分這些「害怕失去」的感覺,是別人加注了錯誤的認知後產生的誤解。也因此,我常常告誡別人不要輕易去詆毀一個不清楚或不了解的人,因為任何我們給予錯誤的批判,都可能導致別人對於「祂」產生誤解。

請留意曲解與重傷「祂」的效果

「祂」會怎樣的愛我們?有時候我們並不懂祂給的愛,卻加以重傷與毀謗,因此自古以來的聖者,凡是像佛教的釋迦牟尼佛、達摩祖師,或是基督教的耶穌基督,都會有人加以毀謗或傷害。

阿寶也曾經跟著一位「老師」毀謗他人,沒想到不到一個月這位老師咳到吐血,住院時閉上眼睛看到都是地獄的法界。

因此,在我們不清楚眼前批評的這位是「他」或「祂」,應該減少批判,避免造成重傷祂而反而傷己的效果。共勉。

(圖片來源:https://pixabay.com/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