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:德國總理梅克爾專注地聽最新的腦部手術。
眼看台灣的政治亂象,如果有個上帝政治走向程式機,上帝可能會想輸入:
政治=政治*(科學+博愛)/意識型態
在這資訊爆炸卻意識形態張力很大的年代,連道德觀在每個人身上都變得差距甚大。我們的政治或許需要多點的科學與博愛,少點意識型態的束縛。
這樣的政治,才有可能成員選賢與能、管理眾人之「事」的政治。
「意識形態」vs.「民粹」
這是資訊便利與數量爆炸的年代,加上意識複雜、形態張力持續擴張。我們很難在資訊裡面分辨是非對錯、孰是孰非。
原本支持的一件事,但換了一個人做的時候變成反對了。這就是「意識形態」作祟,而現在的政治便是如此。
如果自由在意識形態無法理性之下,就會變成支持特定對象的「民粹」,在政黨利益大於國家與人民利益下,「政黨只是幫派」,每個議題往往受政黨使用意識形態,結果便是分化撕裂國家。
含有「博愛」的社會主義
「博愛」就是廣博的愛,是平等的愛,是沒有等差的、沒有級別的愛。在歐美資産階級革命時都提出博愛。如英國的《人權宣言》等都提到。國父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也提過博愛。(王朝)現在台灣的執政黨都實行柔弱強食的資本主義,屬於右派政治。我們需要有博愛的政治家,以平等的社會主義平衡它。新加坡實行國父提倡的「住著有其屋」便是經典左派的社會主義。[1]
選舉的西瓜現象、棄保效應是我們目前政治成熟的現況,如何避免意識型態,理性客觀是當前的課題。現在藍綠惡鬥的環境下,支持不在藍綠光譜的民國黨是我們台灣的機會。[2]
實事求是的「科學」精神
「科學」是產生新知識的過程,在過程中我們得詳細仔細觀察發生的現象,之後發明理論來解釋觀察到的東西。[3]就簡單的理解,「科學精神」就是可以重複驗證的邏輯下大膽假設、小心求證的態度。
當社會裡的價值觀都差異很大的時候,我們或許應該注意到,這可能是社會各式各樣的意識形態張力太大所致,這時候理性與科學對於這個社會便非常重要了。政治裡若過度的強調意識形態,就會像現在台灣這樣,各式各樣的議題都像要政治動員、撕裂台灣。
世界上不乏優秀的科學家來從事政治活動,比如曾做過「雷電」研究參與美國《獨立宣言》、《1783年巴黎條約》,以及1787年的《美國憲法》的富蘭克林;曾做過「量子化學」研究的現任德國總理梅克爾;曾做過工程師,在芬蘭勝出的中間黨領袖席比拉;[4]還有台灣第一位衛星測量女博士,民國黨主席徐欣瑩。如果政治可以用實事求是的「科學」精神,就可以避免陷入意識形態。
當 政治=政治*(科學+博愛)/意識型態,這樣的政治才有可能成員選賢與能、管理眾人之「事」的政治,這樣的政治為人民存在,以人民優先,回到政治的初衷。
【延伸閱讀】
(圖片來源:科技新報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